一、养成良好的习惯
吹奏12孔陶笛时什么原因导致音阶不准?
为什么高音声音刺耳?时响时不响..............
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应该是低音区和高音区的控制.
低音区是指从全按到放开右手的小指这几个音。
一般而言,适合缓吹(相对音阶比较准确一些的陶笛,全开音可以不太用力的吹奏出来,而且很干净饱满 那就属于适合缓吹的陶笛)气流的12孔陶笛在制做上为了求得高音区的纯净音色,难免会使低音区的音阶对微弱的气息也变的特别敏感;
而适合急吹(全开音需要用力来吹奏发音的,那就属于适合急吹的陶笛,大多适合急吹的陶笛,不熟练的吹奏者都有可能吹出很重的气音)的12孔笛又往往把低音区的音阶变的相对明晰后,相应的就可能削弱了全开音音色的饱满度,差一些的陶笛会导致高音区的发音不稳定,或者刺耳嘈杂,甚至不发音!
低音明晰,容易控制,同时高音纯净稳定,对于12孔陶笛的制做来说,不单单要求技术条件的满足,还有很多的不容易预见的偶然性也在影响着最终的成品质量,13度的正常音域,对于单腔体陶笛来说,其实就是极限音域了,能从几十把陶笛里挑出几只完美的陶笛就很让人庆幸了.
陶笛只要说得过去,然后通过自己熟练的吹奏技巧来调整陶笛本身的局限性.........同样可以求得类似持有完美陶笛那种干净明快的表现力 !
一般的12孔陶笛,要达到演奏的效果其实也容易,当然与吹奏者的熟练程度和吹奏技巧的运用是密切相关的。
不管是适合缓吹的,还是适合急吹的,但凡制做调音时调整成顺应平稳气流吹奏的方式(如果说绝对平稳的气流是不可能的,孔开的越多,通过音孔耗散的气流就越多,吹出的气流就要相应增强,所谓平稳,就是“相应增强”,而不是很突然的忽强忽弱,),然后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不难掌握要领了!
尤其现在有些模制的陶笛,内腔外腔都经过固定,其腔体,壁厚,连同音孔的位置大小都非常固定,成品后抛去其它原因的残次品,所有的成品音质,音阶的准确度可以完全无二,所以找一把音阶准确的陶笛,是很容易的。
比较熟悉的吹奏者的呼吸会控制的很平稳...................
大多的陶笛音阶的调整都是按比较熟悉的吹奏者(比较熟悉的吹奏者,可以是指调音师)的习惯来处理的..............
初学者一定要锻炼自己对于气息的控制...........
现在绕回来说说吹奏12孔陶笛上低音区和高音区的吹奏控制上的一些问题:
1,吹奏时一般要轻(如果不轻,吹出的音阶就会偏高,甚至偏很高,而到了后面的音时,再加力度,也高的不多,直至到了高音区发音失真,失音,整体上就会会出现音阶不准的问题),轻到什么程度,要看你手里的陶笛来决定:
缓吹型的,全按音(6)一般要轻到像吹动一根羽毛让它晃动但不能飘走的力度....然后保持不变的力度就可以吹奏(7),再加一丁点力度就可以吹1,(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找一些很熟悉的歌曲的音阶来吹奏,以便于随时调整微弱的音高变化,刚开始练习这几个音时可能会觉得闷的很,(不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很自如的驾御了)然后其它的音234567。。。。。就可以以比较自然一些的吹气方法和力度来吹奏了.....
急吹型的12孔笛的低音部分一般不会过于敏感的会让初学者发闷,但是在吹奏全开高音时可能就需要好好注意一下:
容易出现的问题,轻吹音高不上去或者不容易发音,用力过大又会失音(不发音)这就要不断的调整吹奏的力度甚至角度(角度的改变会影响吹入气孔的气息流量,同样的力度做轻微的吹奏角度调整也可以起到类似改变吹奏力度变化的结果,根据个人和陶笛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的配合应用)到一个合适的“度”上,然后反复练习,直到每到了吹奏全开这个音,就会非常自然的用极为合适的力度和角度去吹响它,并发挥它最佳的音质!
二、提高自学能力
就目前来说,绝大部分的学员都处于自学状态,因而如何自高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提高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多思考,特别是遇到问题时。有的朋友很勤奋,但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大,一遇到不懂不明白的问题就想问老师,这样做表面上很正常,但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对不懂问题的深入思考,很多问题是可以自己通过思考及反复琢磨而解决的,甚至很多问题在教材中有直接或间接的答案,却因教材读的不仔细而不明白。因此遇到问题时先自己研究一番,至少可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如果思考后还解决不了,再向他人请教。如果该问题不影响你的吹奏,则可暂时搁置起来也无妨,也许随着水平的提高你会慢慢得出结论。总之,勤思考多琢磨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好办法。
三、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自学陶笛的人来说,有计划、合理的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使自己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是很重要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陶笛也是这样,没有每天的点滴积累、持之以恒的科学训练,是无法演奏好陶笛的。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不同,所以时间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对于生活、工作有规律的人,可采用“固定的时间练习法”,即在每天的一段固定时间(如晚上7点至9点)里练习,并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对于生活、工作不规律的人,可以采用“见缝插针练习法”,即利用另行小块的时间(如20分钟、半小时)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来练习,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有条件,以上两种方法也可以一起使用。初学时每天连续练习时间不要过长,以一小时为宜,不要在身心俱疲时再停止,怎样容易产生对联系的厌恶感,练习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当自己的水平提高后,练习时间可相应延长,每天大约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
只有做到科学地分配练习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练习吹奏的时间最好取决于所处的水平阶段。通常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 对于初级入门阶段,建议每天只需要练习半小时最佳,不要超过40分钟。因为是初学,掌握的内容不多,无需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时间长了容易对练习产生厌恶感。
2、 对于中级阶段,建议每天坚持练习一到两小时,最好是分为两节,两节间休息十分钟。
3、对于高级阶段,建议每天保持三个小时的吹奏时间,分为两节或三节都可以,
4、 对于要演出或参赛的,建议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四个小时。
从上面的水平阶段与练习时间可以看出,每天的练习时间与吹奏水平是成正比的。
|